职业经理人不但要有妥善处理企业内外人际关系的才能和管理本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能力,还应当具有全球性的战略眼光、熟习国际法规惯例以及与不同历史和文化背景的商业伙伴打交道和实现双赢的能力。这是著名经济学家、中欧国际工商学院教授吴敬琏看待职业经理人的标准。
吴敬琏教授告诉记者,中国正处在现代市场经济门槛上,而现代市场经济需要成千上万的经理人才能正常运转。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使中国建设现代市场制度的步伐必须加快。目前,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五年过渡期已经过去了三年,这意味着还有两年的时间,中国企业就将面对全球范围内的非人格化交换。吴敬琏教授解释说,中国市场经济发育有两个部分:一是从计划经济下的行政配置,向市场配置转化;二是自下而上成长起来的私有部门,经历了D·诺斯所说的本地熟人之间重复进行交易的“人格化交换”和远距离、跨文化交换的早期阶段——“初级非人格化交换”阶段,正在向陌生人之间在广大范围内往往是一次性的交换阶段——高级“非人格化交换”的阶段过渡。因此,保证全球化非人格化交换能够顺利进行的必要条件就是,建立较为健全的制度环境,首先是法治环境;其次,人力资源的积累,其中很重要的一条,就是要有足够的合格经理人才的成长。
吴敬琏教授对记者说,前一段中国提高了利率,结果引起了世界经济的震动。这说明中国经济已经成为国际经济大家庭的一员。但是,市场经济价值链由三段组成,依次是研发设计、制造和品牌销售。中国实际只做了中间的一段,成为世界的加工基地。对于制造段而言,几乎没有利润,毛利最高只有5%。然而,研发设计、品牌销售段的利润非常高,其中品牌销售的毛利最少能够达到20%至25%。企业是现代经济的主角。但是,没有好的经理人怎么能有好的企业。因此,中国的企业需要拥有不仅懂得内部生产、管理,而且还得懂市场、懂得消费者文化的经理人。这也就是中国商学院应该培养的职业经理人.